English

北京人的公德现状

1998-11-28 来源:光明日报 吴来苏 我有话说
调查——

北京人的公德现状

吴来苏

日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组织97级学生对北京市民的公德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调查对象包括:工人、国家公务员、医务人员、大中小学教师、大学生、会计、公司职员、经理、民警、司机、记者、编辑、工程师、个体职业者、离退休干部等。调查对象的年龄在18岁至84岁之间,其中男性225人,女性275人。党团员占260人,群众占240人。已婚者占58%,未婚者(包括离异者)占4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9%(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占44%,有220人)。这次调查在一定意义上展示了北京人的文明健康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中目前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调查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市民对社会、对国家的关注状况;市民对他人的态度和关注的状况;市民对自然生态及城市环境的态度和关注状况。

北京市民关心国家大事。如,面对贫困地区孩子失学,有75%的人表示愿意根据自己的能力捐款或直接帮助一个贫困孩子念书;当外地发生了自然灾害(水灾、火灾、地震等)有94%的人表示要捐款、捐物;当听到祖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时,有87%的人感到高兴。

北京市民热情关注和帮助他人。如,当有人打听地址时,90%的人表示要热情地告诉对方;在公共汽车上,表示给老人、抱小孩的、孕妇和残疾人让座的有82%;面对义务鲜血,62.5%的人能主动献血,32.5%的人虽然担心献血会有损身体,但仍去献血;当有人因病或因伤需要救助时,51%的人主动送他(她)去医院。

北京市民关注对自然生态环境及城市环境的保护。如,对随地大小便的现象,有89%的人表示气愤,其中有21%的人制止并谴责这种行为;大雪过后,尽自己的力量清扫积雪的有60%,有19%的人能发动大家扫雪;用过厕所冲水的人占79%;对于亲友在公共场所攀折花木的行为,85%的人制止并谴责这种行为;当有人伤害野生动物时,77%的人会提醒对方保护生态环境;对城市废气污染很生气的人有62.5%,产生不愉快的占32.5%。

调查表明,当前北京市民的公德意识增强了,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违反公德,什么样的行为符合公德。但是我们也看到存在的问题:

人们的公德意识与公德实践之间存在差距。如,“文明伞”的归还情况,据报纸透露,1996年全北京总共配备了三万把“文明伞”,整个雨季过后,商场只剩下3344把伞,约占发放总数的10%。而问卷中表示及时归还的人占80%。(由于还伞率低,“文明伞”在经过两年尝试后,在今年雨季销声匿迹了)再如,随地吐痰的问题,调查中,仅有1%的人承认随地吐痰,但是在公共场所我们经常看到到处是痰迹;在公共汽车上,经常会看到你拥我挤,争抢座位,老人和抱小孩的乘客站着的场面,而调查中表示自觉排队和让座的占82%。

自身利益的需求对人们的公德行为影响很大。人们对给自身利益带来较大损害的公德行为表现出犹豫和退缩。

公共生活的设施尚不完备。如,调查表明,人们一般都知道随地吐痰是不道德的,表示有痰吐到下水道的占27%,吐到有草或没有人看到的地方的占11%;再如,随手扔垃圾的问题。调查中,随手扔垃圾的仅占3%,而因附近没有垃圾设备时扔的占35%。

人们的文化水平与公德水平有关系。此次调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20人,公德行为判断选择正确答案的占90.5%,高中、中专以下学历的有280人,公德行为判断选择正确答案的占72.4%。一般讲文化程度高,接受道德教育的机会多,对社会公德的认识也更清楚。但这并不是说文化程度与道德水平是完全同步的。调查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125人,选择正确行为的达92.6%,而30岁以下的265人,选择正确行为的仅70.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